7月14日,中纪委网站公布中央第九巡视组向福建省反馈的巡视情况。至此,中央巡视组第三轮巡视反馈情况全部出炉。
巡视主要发现了哪些问题?又将剑指哪些领域的“老虎”和“苍蝇”?对此,中国青年报记者盘点了11个省(区、市)、3个单位的巡视反馈情况,解读其中展现的反腐趋势。
14份巡视反馈情况“措辞严厉、不留情面”
2014年3月至5月,中央巡视组对北京、天津、辽宁、福建、山东、河南、海南、甘肃、宁夏、新疆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常规巡视,对科技部、中粮集团、复旦大学开展了专项巡视。
本轮的14份巡视反馈情况,被舆论普遍称为“措辞严厉、不留情面、对各地方各单位震动较大”。
没有直接“处理人”的巡视反馈,到底“厉害”在哪?
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发现,14份巡视报告中反馈的问题,指向的不只是违规违法的领导干部,更是直接指向各地、各单位的党委、纪委责任。
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,要“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”。
这不是一句空话,在14份巡视反馈情况中,“两个责任”被提及16次(统计时包含“两个责任”的4字简称和全称——记者注)。
在14份反馈报告中,“不力”、“不够到位”、“查处力度不够大”、“执行政策规定不够严格”等同类关键词共出现16次,直接指向党委、纪委的“两个责任”。
比如中央第四巡视组组长张文岳,在7月10日的会议上,对山东省党政领导班子指出:“对腐败案件查处力度不够,有的对查办案件有畏难情绪,有的案件处理偏轻。”
随后的一句更是直白:“对省管正职领导干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责任追究不力。”
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,14份巡视反馈报告中,“落实两个责任”都占据意见建议之一。其中,有10份报告更是将之放在了第一条。
与此相对,“落实”成为频次最高的关键词,共出现191次。这等于,平均每份反馈“落实”都要被强调13.6次。
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,各巡视组共提及88次“落实”,被巡视地方、单位的“一把手”表态提及103次。
追责,在该轮巡视反馈中再次被强调。“问责”、“追责”、“追究责任”出现24次,“查办”、“查处”出现50次。
各地土地、工程为权钱交易“重灾区”
加上2013年的两次,中央巡视工作目前已覆盖了全国三分之二的省级行政单位、12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。从巡视组反馈的用词可以看出,反腐任务仍不轻松。
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,14份巡视反馈报告中,“严峻”、“严重”、“强烈”(通常是“群众反映强烈”——记者注)3个关键词共出现38次。
这些问题究竟集中在哪些领域?
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,除了巡查的3个单位,11个地区均不同程度地提到在土地出让或工程建设方面存在权钱交易。
其中土地出让和工程建设均“中枪”的有:海南、山东、天津、河南、辽宁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地。
矿产开发领域的腐败问题也被特别提及4次,有甘肃省、辽宁省、宁夏回族自治区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。
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“四风”领域,巡视组指出9个地区或单位有干部违规高配住房公车等奢靡现象,分别是:山东、宁夏、科技部、中粮集团、河南、辽宁、甘肃、新疆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。比如巡视组指出,宁夏省有干部“利用宗教习俗敛财”,科技部在“因公出国(境)、公车配备、召开会议等方面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现象”,中粮集团“公款支付打高尔夫球费用等奢侈浪费问题突出”。
第二轮巡视,大力打击了领导干部及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现象。但在第三轮巡视中,这仍是反腐面对的“痼疾”。6地被巡视组指出有相关问题,包括山东、宁夏、甘肃、新疆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、福建。
11个地区或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“不够规范”
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,14篇巡视反馈中,“规范”一词共出现22次,主要针对的就是执行组织纪律和干部选拔任用。
“一把手”违纪违法案件“多发”被提及2次,巡视对象分别是山东省、天津市。
腐败同时猖獗于基层干部中。巡视组对天津市提及“农村基层腐败不容轻视”,对宁夏指出“涉农资金违纪违法案件多发;在北京强调“‘小官巨腐’问题严重”。
统计来看,巡视组反馈中有11个地区或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“不够规范”、“不够严格”或“不够明晰”,为拉票贿选、带病提拔提供了滋生的土壤。其中海南、山东、宁夏、北京、辽宁、甘肃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个地区被提及存在干部“职数管理问题”。山东与河南还被指出存在不同程度的“买官卖官、跑官要官”现象。
对3家专项巡视的单位,“廉政风险”、“腐败隐患”均被提及。巡视组指出:复旦大学的科研经费、校区工程、校办企业中可能或已经出现贪腐问题;科技部“在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方面,项目评审立项权力过于集中,存在廉政风险”;中粮集团“内部管理不够严格,对部分亏损项目追责不力,存在一定廉政风险。”
(原标题:中央巡视组14份报告直指所在党委纪委反腐不力)
已收藏!
您可通过新浪首页(www.sina.com.cn)顶部 “我的收藏”,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。
知道了